2020年4月份以来,新泰市纪委监委按照省纪委、泰安市纪委统一部署要求,牵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部署开展了14个领域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纪委积极发挥“督军”作用,通过运用廉政谈话、实地督查、责任约谈等方式,不断压实整治责任,形成整治合力,保障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不断深化拓展。现将整治工作成效予以公示,请群众予以监督。
一、涉农领域
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机制。印发《新泰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印制5万张合格证,组织合格证试行试用。建立合格证管理平台1处、合格证电子化经营主体15个。完善监测体系。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计划》,完成715个农产品样品定量监测及6650个样品农残快速检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印发《关于开展农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等5个文件。公示304家发证农资经营主体、30家受罚经营主体。为30个A级主体悬挂信用公示牌,将10个D级主体列入重点监管对象。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组织专项督导2次,督导村居423个。开展集体经济承包合同专项整治,排查合同12977份,发现问题合同2133份,整改2028份。
二、教育领域
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落实招生“十项严禁”要求,实行网上报名与学校审核结合,学前教育严格按照相对就近就便原则招生。严肃职称和教学科研评审。职称评审严格实行个人申报、评议推荐、单位审查、主管部门审核等程序。教学科研评审从通知、方案、申报、评审、公示到结果全程公开。整治教师组织有偿补课。开展3次专项治理行动,一票否决组织有偿补课教师的道德考评。建立《阳光助学备案表》,健全课后服务长效机制。排查考试安全隐患。召开4次招委会,将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报警、消防、监控设施配备到位。考试全程录像,与省市联网。
三、卫生健康领域
抽查违规医疗。对41家定点医院开展医保基金使用方法培训和业务纠偏。对16家医疗机构随机抽查住院病历,抽查出不规范处方8份,责令立即整改。提升服务质量。面对面宣传健康知识20367人次,服务慢性病患者6686人次,出具健康教育处方5786人次。落实健康扶贫。完成家庭医生签约贫困人口20891人,在32家定点医疗机构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公示就医流程,建立完善健康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健康扶贫信息系统。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开展抗菌药物临床治理,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向患者公示医疗服务、药品、耗材价格。监督检查美容乱象。检查美容机构6家,依法取缔、处罚非法美容机构2家,责令整改不合标准手术室1家,在查办案1家。完善医养结合。建成2家医养结合机构,市直各医疗机构均与2至3家养老院形成合作发展关系。
四、生态环境领域
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对2处县级以下地表水型饮用水源地、7处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开展整治。完成保护区(范围)勘界,水源边界标志及防护设施建设。开展入柴汶河排污口专项整治。通过严格查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偷排偷放企业,加强乡镇污水管网建设,严格落实各级河长制等措施。排查入柴汶河排污口65个,管网溢流口4个。随机采集监测生活污水样本28个,结果超标26个;企业外排水样本21个,结果超标8个。对超标企业作出相应处理。封堵新泰、新汶污水处理厂水质超标溢流口。责令朝阳矿在超标矿井水经井下水仓充分沉淀且达标后再向外抽排。责令华恒矿禁止使用岙阳河北岸排污口直排污水。责令华恒矿将经西北墙排污口外排的矿井水全部先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然后再由排污口排出。责令华恒矿修复其使用的原尚庄矿矿井水输水管道破损处,防止污水直排。责令无生化处理系统的华源矿污水处理厂停运,由孙村矿采取隔离、封堵等措施,确保矿井水达标排放。取缔楼德镇寺岭村西洗沙场。
五、食品药品安全领域
整顿医药经营。检查药店390家,警告83家,限期整改116家,查处违规销售处方药41家。对405家特殊食品店开展“两查两专”整治,对129家医学配方食品、婴幼儿乳粉店进行专项检查,责令68家未设专区专柜店立即整改。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督促130所学校严格落实食堂月度自查。开展季度检查520次、督导检查76次、学校食堂食品抽样检测120批次,严查“三无”、过期食品。督促外卖平台履行防疫安全责任。要求商家在外卖袋口粘贴封签。定期登陆线上检测系统筛查纠治我市网络订餐问题。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监督检查企业136家,对29家38处问题责令限改。监督检查食品小作坊116家,对17家28处问题责令限改。今年共查办食药案件61件,罚没款50余万元。
六、公共安全领域
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今年以来,破获涉黑涉恶类案件46起,打处454人,其中刑拘34人,直保49人,逮捕24人,移诉104人。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恶势力团伙1个,其他涉恶类共同犯罪14个,查封扣押冻结大宗涉案资金。坚持严惩食药环领域犯罪。今年以来,破获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案件11起,其中食品案件6起,药品案件2起,环境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打掉污染生产窝点4处,查扣劣质口罩1万余个。加强交通秩序整治。排查事故危险路段86处,督促整改67处。筛查重点车、重点人安全隐患,车辆及驾驶人年审率、换证率98%。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85000余起,其中酒醉驾、超载、超速、无牌无证等严重违法行为3500余起。施划道路标线6100平方米,增加停车泊位3000个,对城区30个路口重点管控。加强车辆污染整治。同生态环保局联合执法,对机动车冒黑烟、尾气排放不达标进行现场检测。检查车辆346台次,处罚不达标车辆32台。加强执法问题整治。开展执法巡查,下发九期巡查通报,倒逼规范执法、规范警务。倒查倒清刑事积案,抓常抓长积案清理工作。推进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和刑拘直诉机制运行。
七、医疗保障领域
开展打击骗保宣传。采取悬挂宣传条幅、播出电子屏、发放宣传手册海报折页、开设微信公众号、专题培训等形式,宣传打击欺诈骗保。创新医保基金使用检查模式。创新确立定点机构自查、乡镇街道互查、专班检查、专家组巡查、“第三方”协查、不定期回头查“六位一体”医保基金使用检查模式。定期检查,以查促改。检查定点医药机构600余家次,限期整改24家,停止定点资格4家,拒付医保基金116余万元,对102名医保医师进行扣分处理。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件,45家定点医院主动退回违规使用基金1700余万元,整改问题200余个。落实药品集中采购、使用。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做好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采购中选药品三批共计112种,中选药品价格分别降幅59%、74%和53%。扎实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激活51.7万人。
八、民政领域
落实责任,提标救助。出台《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的通知》,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3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75元、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20元、城市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75元。目前,全市共保障低保对象12510户20875人,发放救助金6309.47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702.50万元;共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3225人,发放救助金2253.78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47.98万元。宣传政策,动态监管。印制民政领域兜底保障政策简介、解读手册、明白纸、政策包,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进村入户。实行动态监管,今年累计新增低保对象2412户3676人,动态调出936人,新增农村特困供养对象903人,动态调出187人。
九、财政领域
自查财政专项资金。集中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财政专项资金自查工作,共自查项目41个、专项资金37436.9万元、已拨付资金28789.43万元。督查乡镇扶贫项目资金。2020年10月,对全市各乡镇扶贫项目资金进行督查,督查扶贫项目资金5666万元。
十、住建领域
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检查。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37份、隐患整改通知书177份,责令停工建筑工地17处次,实施断电2处。向执法局移交未批先建、未验先用、质量安全等行为29起,罚款85.7万元。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677万元。组织13轮农民工工资支付联合检查,协调处理工资纠纷11起372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298.71万元。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巡查。下达责令限改和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23份,移交执法局违法违规案件7起。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50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3份,移交执法局违规案件3起。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四类重点对象223户住房改造全部完成。
十一、交通运输领域
建好“四好农村路”工程。农村公路网提档升级和自然村通达工程建设任务508.8公里,完成503.9公里,完成比例99%。18个乡镇街道完成建设任务。建好“三通”工程。“三通”建设任务规划695个村,已完成613个村,完成比例88.2%。4个乡镇街道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十二、水利领域
无公共供水设施村全部销号。落实工程奖补资金 3056.8万元,铺设主管网132千米,无公共供水设施村全部销号,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率达到98%以上。规模化供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100%,规模化供水水平、方便程度、供水质量和管护能力显著提高。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得到保障。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出台,省市县三级管护经费落实到位,资金得到保障;各乡镇选聘管理员221名,签订水库安全管理承包合同,人员得到保障;《小型水库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考核细则(试行)》制定实施,制度得到保障。加强水库管护,完成安全鉴定和管理范围划分。完成124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13座水库规模降等。划定小型水库管理范围,40座水库管理房建设竣工,43处小型水库动态监管系统站点安装到位。
十三、数据统计领域
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向统计调查对象推送统计法宣传片、微视频、小课堂,印制《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知识指南》《一封信》,统计开放日向社会公众发放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材料等,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力度。配齐便携式打印机、行政执法仪,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22家次,办理案件9件,罚款3千元,统计执法全程记录。落实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统计数据管理、质量控制、监测预警、责任追究”管理体系。严把入库、退库关,保证数据真实。
十四、便民服务领域
围绕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市县同权”改革,承担审批事项218项,承接下放事项145项,推动596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实施行政审批“1120”改革。推行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日结”便利化行动,深化“政银合作”,落实“一业一证”改革,提供免费刻章、免费邮递、免费复印、惠企政策“大礼包”等服务。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工程。开发大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LED多功能信息发布系统,打造智能化服务窗口。推行“全科+自助”社区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自助服务终端作用,打造社区“10分钟”服务圈。